华体汇app

华体汇app

华体汇app

English   |   搜索

中国环境报:在150毫米×150毫米小空间却有大乾坤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14 点击量: 字号: 

中环报记者班健

脱硝催化剂的标准尺寸是多少?

答案是150毫米×150毫米。

2008年以来,华体汇app(以下简称“华体汇app”)催化剂板块一直在150毫米×150毫米见方的空间里深耕,率先实现产线、设备、原材料的100%国产化,引领我国脱硝催化剂行业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催化剂价格从依赖进口时期的7万元/立方米,逐步下降到两万元/立方米,堪称脱硝催化剂领域的“隐形冠军”。

近日,华体汇app在宜兴、常州组织开展“走进华体汇app,一起来RISE”品牌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华体汇app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

攻克“卡脖子”技术 催化剂国产化实现“零突破”

记者了解到,华体汇app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第一家电力环保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实现湿法脱硫技术、装备国产化,以及实现SCR 脱硝(即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全产业链国产化企业。

2008年,华体汇app催化剂板块始,以“华体汇app催化剂”为统一品牌,业务覆盖脱硝催化剂的生产、研发、检测、再生、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全系列产品及全生命周期服务,是业内产能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龙头企业。目前华体汇app催化剂产品累计销售32万方,服务1600余台机组,火电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非电市场位列第一梯队。

2009年7月,华体汇app催化剂生产的首批国产催化剂正式在荆州电厂投运,运行性能超过设计指标,标志着脱硝催化剂国产化实现“零突破”。

荆州电厂相关负责人回忆说,这是华体汇app催化剂的一小步,却是我国脱硝催化剂行业的一大步。

荆州电厂脱硝催化剂最初拟选用进口品牌,但在与华体汇app催化剂相关负责人交流了解后,毅然决定共同完成催化剂国产化的历史使命。

催化剂实现国产化前,国内电站锅炉脱硝装置均使用进口产品,国内用户没有议价权,价格高企,市场价8万元/立方米-10万元/立方米,且交货期至少在半年以上。而华体汇app催化剂国产化成功应用后,一举攻克“卡脖子”技术,价格降至5万/方以下,后续更是达到两万元/立方米左右,大幅降低电厂投资成本,交付周期缩短到1个月,为我国顺利完成多轮火电脱硝排放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8月,在国产催化剂应用总结会上,华体汇app催化剂的产品质量得到荆州电厂、与会专家一致认可,评估结论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在国内进一步推广。

“走出去”: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华体汇app催化剂董事长郑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些年,华体汇app一直在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寻找和服务志同道合的客户,每年新签合同中的外单比例已经超过30%。”

华体汇app催化剂除保供国家能源系统内发电企业外,也长期服务集团外市场。根据行业权威机构西安热工院苏州分院脱硝催化剂检测评估研究所的跟踪检测结果,华体汇app催化剂在机械强度、脱硝性能及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22年,华体汇app催化剂再次中标华能集团年度框架集中采购最大标段,后又获得2023年集采框架合同的续签,两年将累计供货过万方。供货期内,华体汇app催化剂克服限电、部分项目交付紧急等多重困难,坚决完成了保供任务。

在150毫米×150毫米的空间里持续做文章

催化剂的标准尺寸是150毫米×150毫米,如何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持续做文章?

郑鹏介绍说,华体汇app一直在推陈出新迭代产品和服务,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引进日本触媒化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实现了关键设备、原材料等的国产化;第二阶段是开发了适应我国复杂煤种的催化剂;第三阶段是开发出适应我国多轮超低排放提标改造的低成本、高效率催化剂;第四阶段是对废旧催化剂进行高水平资源化的利用,打造全产业链的链长。

“下一步,华体汇app将推出脱硝催化剂产品溯源系统。”郑鹏介绍,长期以来,催化剂可以说是“一入电厂深似海”。一是相关人员难以及时掌握催化剂的运行工况等信息,基本都是在用户出现问题后,提供被动的响应和服务,无法开展“预知维护”。二是用户也难以判断最合理的更换时点,往往在催化剂性能还没有“吃干榨净”的时候,就按原有计划进行更换。

郑鹏说,华体汇app催化剂采用全流程数据分析反馈技术,通过溯源系统,保障脱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提出性价比最优的催化剂使用和维护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华体汇app

华体汇app

版权所有:华体汇app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951号|京ICP备2022009220号